2022 街道博物館系列【蘭馨齋】|鹿港大街創生計畫

文/郭乃瑄
採訪/郭乃瑄、黃國壽、趙炳成、羅巧盈
圖 / 施信呈(輕人文設計工作室)

中山路no.105:一間有墨香、茶香,還能為您算好日子的店。

走在中山路上,舉頭隨處可見的書法字招牌為鹿港的鮮明特色之一。無論是寺廟的楹聯、老店家的匾額、或是家家戶戶的神明廳對聯,皆能看到書法的字跡。說到鹿港的書法,便不得不提到鹿港的書法世家——吳家。

日治時期,鹿港吳家經營船頭行,販售五金雜貨。長子吳東河16歲時繼承家業,負責照顧家中四位弟弟,並於1941年將商號改為「蘭馨齋」。1945年台灣光復後,各地出現拜拜的風氣,蘭馨齋的營業項目因著民生需求逐漸多元化,開始販售碳焙茶葉、各式零售佛具、對聯書畫以及提供擇日命名服務。

從騎樓望進蘭馨齋,斗大的匾額、左右對稱的玻璃櫃、燈籠及對聯,店中物品繁多卻排列整齊,陳設的書法作品字體工整。店內的擺設清楚呈現蘭馨齋目前的營業項目——右方為陳列茶罐的牆面與磅秤,左方與後方佈滿陳列整齊的佛具與神像,牆面上掛滿神明畫像、對聯及春聯作品。

早期蘭馨齋販售炭焙茶葉,店內今天所使用的茶罐就是早年留下來的。茶罐上仍保有紅色字條與當時吳東河先生為茶命名而留下的筆跡。店內保有的,除了茶罐之外,還有用紙將茶葉包成茶磚的傳統手藝。老照片上能看到茶磚堆砌的樣子,四四方方,相當工整。現在,店內販售的茶葉品項不如早期那麼多,然經濟實惠的價格是老顧客一來再來的契機。

因應眾多的營業項目與絡繹不絕的客人,吳建松從小便常在店裡幫忙,書畫、裱褙、安金箔、易經、茶樣樣都要學。小時候父母親安金箔時,小孩子們就要協助「托金仔」——將金紙以酒沾濕,固定在襯紙後,再由父母把金箔貼在書法作品上。有別於使用金漆寫出來的書法,金箔顏色亮麗飽滿,需經過許多工序,多應用於神明廳的對聯上;又因金紙的價位不凡,重複黏貼便會浪費,是一個相當需要技巧的技藝。

除了金箔春聯之外,神明廳所需的其他物品也幾乎能在蘭馨齋一次購齊。以前的大戶人家有許多小孩,各自成家後便會訂購好幾套同款式的神明廳祭祀用具。光是神明對聯,從構思文句、書寫、安金箔到裱褙,每個過程都需要時間。談起過往,吳建松的母親莊淑霞女士說,早年最忙碌時,清晨五、六點店還未營業,就會有顧客來敲門,甚至要到四、五點才能吃午餐,接著便一路忙到半夜一、二點,不難想像當時生意的忙碌。

蘭馨齋從吳東河傳吳肇藩,至今漸漸交由第三代吳建松接手。店中每一處都能發現歲月的痕跡,陳浚源題字的匾額、使用三代的櫥櫃、秤子、算盤⋯⋯,讓充滿墨香的蘭馨齋,增添一抹「古色古香」。現在店舖內除了能看到吳家父子習字的身影,也能看見莊女士與孫子女們相處和樂的樣子,蘭馨齋的店鋪會持續傳承,吳家打拼拚的故事也將持續地書寫下去。

(鹿港吳家還有經營馨文齋、益文齋、東茂茶行。分別在書畫、裱褙、茶葉各有精通,鹿港大街上的招牌也能找到經營這些店舖的書法家的筆跡喔。)

延伸閱讀

2023 街道博物館系列【蘭馨齋】|鹿港大街創生計畫

店家資訊

國家發展委員會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 指導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 主辦單位: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你也可能喜歡

返鄉生活與創業的新想像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帶動文化與產業間的網絡鏈結計畫

分享本篇文章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Email

聯絡鹿港未來中心

歡迎您與我們聯絡,Line 線上客服,請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