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玟卉
採訪/陳玟卉、陳思予、鄭郁儒
圖 / 施信呈(輕人文設計工作室)
中山路南側中後段,觀光人潮開始稀疏之處,正好是觀察鹿港常民生活的絕佳地點。望進一側騎樓,合興錫器的老闆施裕祥坐在木桌前,面向車水馬龍的鹿港大街;一旁的火桶把火桮(hué-pue)燒熱,熔錫時飄出一小撮白煙;施裕祥眼神聚焦在前方銀閃閃的錫零件,迅速而優雅地將錫輕點於接合處。
合興錫器是由施裕祥的父親施秋俊創立。施秋俊在國中畢業後經歷三年四個月「學師仔」的洗禮後「出師」,與妻子回鹿港創業。當時正值台灣經濟飛漲的時代,人人新家的神明廳都要放上一組錫製成的祭祀用品,合興錫器也在那時經歷六、七個師傅們共同在工廠打錫的盛況。在施裕祥的印象中,每個師傅都有張「師傅桌」,工廠的一邊是灌模之處,另一邊為踏批ta̍h phe的空間,而他從小在工廠生活,好奇撿拾工廠地上不用的錫片,就這樣練習剪了起來,當完兵後開始在家中協助製作錫器,拿著火桮一做便是幾十年。
製作錫器是由很多工夫堆積出來的,合興錫器通常都是按件計酬,做一對龍燭耗時約一個月,從混合錫鉛、灌模、接合、拋光都由施裕祥一人完成。錫這項金屬主要從馬來西亞進口,在台灣最大宗的買家其實是電子產業,而合興錫器的錫便是從電子公司的上游進貨,其中隱含著對於市場脈動的掌握與思考。科技快速汰換的電子產品,與跨越幾十年神明廳上的祭祀用具,在同一個源頭裡產生了有趣的對照。
錫工藝家就像是活的物理課本,在製做錫器的過程中掌握著各項物理特質:錫與鉛的混合要加入比例的計算;製版時利用硬度比較,讓鐵在較軟的錫上畫上刻痕;黏錫時必須注意比熱問題才能掌握時間;剪錫片時搭配不同力學原理的剪刀更順手好用。同時錫工藝更是需要空間感、美感等經驗作為後盾,才能夠在敲敲打打中,將製作的零件組合成完整的錫器。那些我們原本以為的「知識」,在身體勞動的驗證下,隱隱在這騎樓空間開展。
一項工藝要被保存,必須要先有需求。隨著時代的演變,錫藝產業慢慢式微,鹿港留下來的錫器行僅剩三家,卻也隨著時間篩出欣賞錫器的顧客,根據施裕祥的觀察,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前來購買錫器,同時「自家產品保固十年」的承諾也是施裕祥自豪之處,更打下合興錫器誠信的基礎。承襲著父親務實的性格,施裕祥在這項產業中樸實耕耘,不給自己太大的交件壓力,將作品一件一件細心照料。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現在施裕祥開始把即將升高中的小兒子帶在身邊,期待著錫工藝的身體感能在下一代慢慢發酵。
合興錫器像是鹿港人信仰的陪伴者,在時間輪轉中持續接合信眾與神明的溝通橋樑。施裕祥説,每個師傅會因為自己的生命歷程而做出不同風格的錫器,將亮晃晃的錫器底部敲上「合興鋼印」,透過田野的放大鏡,赫然發現合興的錫器,多了一份質樸的迷人姿態。
展覽實景
延伸閱讀
店家資訊
-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64號
- 電話|04-777-5787
- 營業時間|09:00-21:00(實際請依店家公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