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報告】凝視百年大街 (下) :再探鹿港大街的地方性|鹿港大街創生計畫 2022

文|蔗青文化工作室 洪崇銘

2022年6月份召開的《邁向百年大街》城鄉創生論壇,透過現場超過30位公民的對話,從彼此從不同的觀點出發,試著提出在迎來2034年的大街百年時刻之前,每個人能夠從什麼樣的角度來關心這條街道,從日常到政策,歸納出以下五項結論:

1. 促進文化理解

地方文化存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但過於商業化的包裝,卻遮蓋了老屋的故事風景,而習以為常的生活節奏,也讓在地文化顯得難以辨識。對於外地人來說,若沒辦法在初次接觸時就感受到故事的魅力,或許就很難創造再訪的理由。鹿港深厚的文化底蘊,值得透過結合不同的專業,去挖掘出屬於這塊土地的模樣,與教育機構合作文化教育課程,創造在地學子接觸地方的契機,將老屋作為實踐的場域,讓年輕世代藉由實際參與,來看見空間的諸多可能,同時累積地方的故事,嘗試讓故事回到原有的空間,讓故事有被傳散的可能,同時也建立起在地民眾的自我認同,促進深層的地方文化理解。

透過走讀活動,帶領在地學子近一步觀察與認識鹿港大街店家與建築的故事
攝影|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 多元產業進駐

老屋的使用方式,難道就只能和文創產業相關?這樣的想法,大大侷限了我們對於老屋的想像,有沒有機會讓老屋重回我們的生活,讓產業進駐的想像更加多元?回顧這些老屋「年輕」的時候,大多也都是經營日常生活所需的產業,來到現代,若是會計師事務所進駐在老屋裡,會是什麼模樣?若是販售3C產品的店面進駐在老屋,但維持空間原本的模樣,那是否也無形間維護了文化資產的故事?當代的產業與文化保存的思維,兩者不必然是衝突的關係。未來,若透過老屋醫院專業的調研、修繕和媒合,降低進駐者與屋主的溝通成本,對於老屋經營的想像空間,或許就能納入更多文化價值,我們也能看到更貼近在地脈絡生活樣貌。

3. 強化生活連結

對許多大眾而言,會認為老屋、文化資產跟自己的距離十分遙遠;既不是自己的專業,也不是可以投注大量心力關注的議題,但是其實每一次的參與、每一次的消費,都可能是支持老屋的具體行動。在鹿港,已經有許多公部門與私部門進駐的經營空間,若經營方向能夠持續朝向區域的內需市場進行規劃,讓老屋空間所具備的產業,是符合日常生活所需的內容,強化與地方生活的連結,如此一來民眾就可以透過自己親身的參與、消費來支持經營者,讓空間持續運轉、維護、更新,讓保存文化資產的行動落實在地方的日常生活之中。

4. 連結產業區位

鹿港鄰近彰濱工業區、福興工業區、全興工業區等就業人口密集處,擁有一定的消費市場潛力。若能夠提供這些區位的消費需求,再加上現有的觀光消費市場,或許有機會創造更多的商業服務。此外,鹿港作為彰化沿海地區的經濟樞紐,藉由西部濱海快速公路的南北向串聯,盤點沿海六鄉鎮的特色物產,先透過區域內需市場的供給,來創造產業經濟的流動;再從街道經濟向外擴張為區域經濟網絡,或許是能夠透過老屋空間來創造的機會。

2022 今秋藝術節《風土餐桌》選用彰化沿海六鄉鎮在地食材
攝影|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制定適性政策

現行文化資產相關法規的制定,以及一般大眾的理解,時常存在著不小的落差,使立意良善的法規,卻成為民眾懼怕喪失私有財產使用權的源頭。因此,長遠的目標應是透過更多的政策溝通,以及理解大眾對於文化資產的觀點,來進行更為合適的政策修改策略,透過獎勵、社會補償機制,來建立一個能夠理性溝通的管道,使文化資產保存成為民眾眼中的正向資產,發揮其延續地方文化記憶的重要功能。

《邁向百年大街》城鄉創生論壇 推動公共議題討論
攝影|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藉由公民對話而產出的觀點,以及大街團調團實質走進商家田野調查的過程,我們能夠更進一步提出鹿港所具備的地方性樣貌:

  • 多元性:自日治時期至近代,鹿港大街商家多以民生需求產業類型為主,而自鹿港觀光蓬勃發展後,新舊並陳的趨勢越加明顯,以鹿港週遭人口基數與觀光人潮,有足夠的消費動能足以支持多元發展的可能性。而過往所累積的文化資本,便是最好的立基點,無論從空間、產業或社群著手,皆是能延伸出創造多元文化價值的場域。
  • 複雜性:鹿港大街過往之所以能夠成為周遭鄉鎮民生需求的供應市場,以及宗教、禮俗產品的生產地,依賴的便是十分綿密的合作網絡,透過師徒制、家族系統、神明會等方式,使物流、金流、人流在其中輸送,藉此所衍生出的合作機制,是鹿港十分特殊且具有韌性的協作模式。縱使這些系統在人口結構逐漸重組的過程裡走向式微,但若能夠進一步去思考,如何在複雜的專業人才網絡當中,建構相互支援的支持模式,便能藉由地方的複雜性,展現其面對社會變動的韌性所在。
  • 自明性:在鹿港這個擁有歷史厚度的城鎮,透過強化與其生活的連結,增加民眾對於自身文化的認同,便是彰顯自明性的重要歷程,因此,街道博物館的行動與策展便顯得十分重要。於本次參展的十間店家,過往無論是在木工、書畫、飲食、影像等面向,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方意涵,但隨著經營類型與時代需求落差逐漸擴大,其文化自信與價值感也隨之低落,藉由與他者的互動、交流,不僅促使家族成員重新重視自身發展脈絡,另一部分更是保存地方庶民記憶,顯現其深厚的地方人文特質。

結語

綜上所論,鹿港大街創生計畫藉由田野調查、公民審議與藝術策展等公民參與行動,促進地方異質群體產生對話,並且爬梳鹿港大街所具備的體質、條件,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建立在生活脈絡基礎中,嘗試延續鹿港所具備的多元性、複雜性與自明性。下一步的行動,則是藉由鑲嵌這些地方特質於創生事業,讓互動、討論與思考不隨著策展結束而告終,使影響力能夠持續運轉。

鹿港大街經歷百年來的轉變,最光榮的時刻或許已然逝去,但她仍舊是屬於鹿港人心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精神象徵,更是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空間記憶。從基礎且紮實的調查工作做起,或許便能夠找到串接過去、現在與未來時代意義的契機,也為台灣社會保存更為完整的歷史篇章。

2022 今秋藝術節《洛津那夢》開幕式
攝影|Jason Lin

延伸閱讀|凝視百年大街系列文章

鹿港大街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鹿港囝仔以鹿港大街作為鹿港生活圈地方創生發展的火車頭,期望帶動文化與產業間的網絡鏈結、地方物產的消費及提升地方內容的服務體驗,並提供創業、業師、空間等諮詢服務,成為青年回到地方的中介組織。

國家發展委員會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 指導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 主辦單位: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你也可能喜歡

返鄉生活與創業的新想像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帶動文化與產業間的網絡鏈結計畫

分享本篇文章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Email

聯絡鹿港未來中心

歡迎您與我們聯絡,Line 線上客服,請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