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與地方的緊密連結,不只是風景,也成為感動旅人留下或出發的孕育點。
7月19日, 《老屋經營》 課程串連街區內多個活化空間與創業案例,從設計實務、街區走讀到品牌經營分享,帶領學員體驗老屋如何成為文化記憶的容器,也是一種世代溝通的媒介。

✦ 課程活動精彩回顧

▍老屋設計|施佳君(空間設計師)
不僅分享多個老屋改造案例,佳君老師還帶領大家回顧了「禾火食堂」的創立歷程,也揭露老屋修繕的挑戰與細節:地磚、欄杆、天井、立面雕刻……每一處細節都藏著時代的痕跡與溫度。修復不是複製,而是重建與記憶共存的可能。
最後,她也帶大家走進課程上分享的幾處老屋現場,實地感受空間中流動的歲月與心意。

▍街區探索實作|張敬業(鹿港囝仔文化執行長)
由敬業老師帶領學員們走訪街區中六處老屋空間,包括:勝豐吧、力野茶陶所、長源醫院、鹿鹿鬆餅屋、恬事、洛津有夢。從觀察空間原本用途到發想未來可能樣貌,學員們也練習從「空間活化 × 地方文化」的角度提出創新構想。
同時,敬業老師也分享了日本老屋空間事業與地方緊密連結的案例,如鰻魚的睡窩、柴崎手紙舍、NIPPONIA旅宿,及秩父舊紡織廠轉型的觀光文化園區,啟發我們思考老屋經營與地方的雙向共生。

▍店家經營|黃俊堯(瘦子咖啡品牌負責人)
從被獨立咖啡店感動,到創辦「Skinny Café」,堯堯老師分享了品牌從實體空間經營、烘豆再到市集出攤與消費者直接互動的轉型過程。
他認為經營咖啡廳場域的核心關鍵在於:門面、吧台、洗手間,這三處共同決定了空間的第一印象。
此外,他也介紹了場域的複合運用經驗,包括瑜伽課、布袋戲操偶現場彩繪演出、刺青快閃、Silent Disco等,展現老屋不只是「空間」,更是「事件」發生的平台。
✦ 學員提案成果






三組學員針對街區老屋空間進行創意發想,以下為部分成果摘錄:
- 鹿鹿鬆餅屋:建議發展為展演空間,如書法課、劇場、電音派對
- 力野茶陶所:結合靜態展覽與茶文化空間,並與市場小農合作選品
- 恬事:發想為街頭藝人駐點、親子活動或文創小市集場域
- 洛津有夢:提案空間利用:攝影棚、酒吧、劇場、古著選物店或一日店長體驗
- 勝豐吧:白天開放文史工作坊、讀書會與書店功能
- 長源醫院:發展密室逃脫、塔羅解讀、主題飲品如「安眠藥愛玉」與「鴉片豆花」,
頂樓適合舉辦星空電影院或跨夜活動
✦ 活動資訊
- 課程名稱:老屋經營|地方記憶與空間創新的共鳴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9日(六)10:00–17:00
- 活動地點:洛津有夢 Café & 鹿港街區多點進行
- 對象資格:15–35 歲青年,只要你對該堂課程感興趣皆可參與
✦ 地方的未來,需要有感的經營者
老屋不只是建築,它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與地方的關係。
課程不只是知識的累積,也是一場重新凝視街區、學習傾聽空間的實驗練習。
期待未來有更多夥伴,願意一起為地方文化耕耘、為老屋再生點亮新光。
📌 下一堂課將於 8/16 登場,主題為《台文書藝|從台語到毛筆下地方記憶》,限額報名中!
▸ 有任何問題請加入鹿港囝仔 LINE官方ID詢問:@lukang2012
▸ 本課程以「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學習性青聚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