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台文書藝|從台語到毛筆下的地方記憶

小編輯:蔣瑜倢(2025 鹿港青聚點 實作生)

還記得上一次說台語是什麼時候,說了些什麼嗎?

8月16日, 《台文書藝》 課程用全台語授課,打造出台語環境讓學員試著在各個場域都能「開講」。

讓「講台語」這件事不再侷限在與阿公阿嬤的交流。

✦ 課程活動精彩回顧

▍復振台文行動|許博盛(台文文化實踐者)

博盛老師首先分享自己實踐台文文化的心路歷程,再來介紹台文的沿革與脈絡。白話字是傳教士來台傳教所設計的羅馬字系統,也是最完整又在台灣長期使用的文字系統。甚至台灣的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就是用台語白話字寫的呢!

課程中也帶大家玩遊戲初步認識台語。白話字的字母也像其他語言系統一樣分為子音跟母音,也就是聲母跟韻母。書寫邏輯是將子音跟母音組合起來加上台語的七聲八調,而發音時則需要看情況進行變調。

最後,老師也提醒大家,語言不是突然消失,而是漸漸淡去的。台文不只是語言,更是文化認同的實踐。在生活中多說台語、傳承給下一代,是一件每個人都能開始的行動。

▍鹿港街區走讀|李宗學(在地文史工作者)

由鹿港學哥帶領學員們走進街區探索台語友善店家,一路從鹿港大街的施美玉名香祖舖走進巷仔內的鹿鹿鬆餅屋到傳統市場內的三和珍餅舖、成吉金香舖,最後停留在蘭馨齋,在老屋及代代相傳百年老店中,一窺鹿港過去的風華樣貌。

✦ 這次也有幸邀請店家為我們講解店鋪的「前世今生」

▍施美玉名香祖舖

老闆向我們介紹,施美玉名香祖舖已經是兩百多年的老店。最剛開始在中國開店,那時候沒有冠上施姓,叫做美玉號。最招牌的商品是沉香。

還加碼告訴學員們製香的秘密,原來香粉要黏在竹製香腳上的關鍵是稱為天然黏合劑的楠木。

▍鹿鹿鬆餅屋

你有想過鬆餅的台語是什麼嗎? 鹿鹿鬆餅屋的老闆替我們解答了原來是 格仔餅
鬆餅屋的本體是兩百年的老房子
店內擺滿各式老照片及大師的書法字畫。
所以鹿鹿鬆餅屋也有鹿港百年老屋洋食古民家的美稱呢。

▍蘭馨齋

這間店最開始是五金行,業務內容有賣茶葉、寫字、字畫 、佛具、取名、看風水、看日子等等,可謂是包山包海。
正因為生活艱苦所以有什麼技能就必須要利用起來賺錢。
聽說鹿港在地人不會說要去蘭馨齋,而是說要去「東河」。詢問後才得知,原來東河是上一代老闆的名字啦!

▍店家經營|吳建松(蘭馨齋第三代傳人)

老師先帶大家欣賞生活中常見的書法字,從不同時期、不同書寫者的作品裡,感受多樣的風格。書法並沒有唯一的「美」的標準,老師簡單介紹用具與握筆方法後,就讓學員自由練習,盡情發揮。

✦ 學員練習成果

▍正因為沒有設限,學員們可以找自己想寫的字句,揮墨於宣紙上。每幅作品都帶有個人風格。

✦ 活動資訊

  • 課程名稱:台文書藝|從台語到毛筆下的地方記憶
  • 活動時間:2025年8月16日(六)10:00–17:00
  • 活動地點:洛津有夢 Café & 鹿港街區多點進行
  • 對象資格:15–35 歲青年,只要你對該堂課程感興趣皆可參與

✦ 傳承,從生活開始

書法的一筆一劃,展現的是個人的風格與心境;台語的一字一句,則承載著土地的記憶與情感。透過這些課程,我們不只看見文字的美,也重新感受到台語的溫度。願大家把這份體會延續到生活中,讓文化在日常裡繼續生根。

📌 下一堂課將於 9/7 登場,主題為《圖像紀錄|影像與畫筆下的鹿港色彩》,限額報名中!

▸ 有任何問題請加入鹿港囝仔 LINE官方ID詢問:@lukang2012
▸ 本課程以「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學習性青聚點」支持

你也可能喜歡

分享本篇文章

Facebook
Pinterest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