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聚點實作】從觀察到實作-下 by 實作生 Jasmine

如果說蹲點的前十天,是我們用來細細觀察與認識鹿港這個地方的過程,那麼後十天,就是要把觀察到的材料加以整理與內化,並且實際展開「實作」的階段,把腦海中的想法轉化成具體的成果,就像是將準備好的食材慢慢煮成一道道真正端得上桌的料理。

Ⅰ Dream idea提案

在構思提案時,我和夥伴宜君花了不少時間來回思考,腦中常常浮現各種「我們可以做什麼」的想法,卻忽略了更關鍵的一點——要先從觀察到的問題出發,才能找到更有意義的切入角度。

回想前十天觀察到的鹿港,與夥伴及敬業老師討論過後我們才正式將提案的主題訂為「從餐桌到產地」。

閱讀巴布薩友善農場負責人許文烽的訪談後,我們更加確定了這個主題的重要性。即便現在已有不少店家開始強調使用在地食材,消費者卻很少追溯食材來源,於是餐桌上的「美味」與田間的「真實」之間依然存在著一條鴻溝。

我們希望透過這個計畫,能夠在餐桌與產地之間搭起橋梁,讓人重新看見土地與食物之間的連結,也讓大家對生活圈有一個更加完整與立體的想像。

敬業老師帶我們到巴布薩友善農場埔鹽的基地參觀。

沿路也向我們科普了許多農業的知識。

Ⅱ 資源地圖

前篇提到我將資源地圖的主題訂為鹿港伴手禮指南,在主題訂定後也到各家店探訪了一遍。對於長期住在外地的我,也買了一些伴手禮帶回北部分朋友及親戚吃,當然更多的部分是來不及帶回就被我吃掉了。

地圖上我也手繪了一些鹿港在地景點,因為對自己的電繪能力信心薄弱,在畫圖前都觀察了很久,希望可以畫出最代表性的東西,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鹿港的哪裡。

Ⅲ 台語口訪挑戰

鄭興珍是我在蹲點期間接觸到的第一個店家。當時,週末課程的場地正好安排在鄭興珍的舊店面,我也因此有機會跟著夥伴一起去場佈。站在兩間相鄰的店面前,我覺得這樣的新舊對比格外有趣。新的店面明亮整齊,在細節處可以看見用心的小巧思;而舊店面雖然還沒有整理,但從櫃檯和架子上依稀能看見許多歷史留下的痕跡。

於是,在口訪影片中,我終於開口問出了自己好奇了很久的疑問。

至於店家是怎麼回答的,就讓大家到影片裡尋找答案吧。

Ⅳ 結束之後

二十天的實作結束後,我很快就回到台北,投入搬家、面試等各種生活上的忙碌。雖然日常裡總有大大小小的瑣事要處理,也常常被一些有意義或無意義的煩惱佔據心思,但我的心裡似乎多了一份新的期待。

我開始期待能夠再一次回到鹿港,期待自己未來真的能在家鄉做些什麼,更期待有一天能帶朋友一起來鹿港。因為除了眾所皆知的老街與美食之外,這裡還有許多更細緻、更有趣的角落,等待被人看見與認識。

你也可能喜歡

分享本篇文章

Facebook
Pinterest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