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要的是什麼?比城市更發展是我們要的嗎?
我們提供的是另外一種生活方案⋯⋯



|從走讀開始,讓眼睛先拍一遍“地方生活模式”
6 月 17 日第一站,是跟著學哥的鹿港走讀。從以往的不見天街一直到龍山寺,日常習慣的街景在這時候有了更多意義,沒有特別留意過的細節卻是意外驚喜,學哥的講解就像旁白,把歷史、人物、建築一點一點串起來,讓我在腦中有了初步的畫面。
這一步對我來說很重要,
我想先知道自己想說什麼故事。
_實作生 書婧
|短影音教學:導師教學+實作練習
隔天(6/18)我們到了鹿港橫街工作室,迎來敬業老師的「短影音教學+實作」。這堂課像是正式進入「鏡頭語言」的世界,從分鏡腳本、鏡頭角度、拍攝順序,到剪輯時的節奏與轉場,老師都一一跟我們建立概念。更厲害的是,他本身就有許多拍攝經驗,能用身邊的任何經驗示範,對我這種很久沒有碰剪輯的人來說,真的很需要老師帶我們進入狀況。
實作是最刺激的部分,講解後我們馬上就開始在咖啡廳開拍。我拍得很慢,腦袋也是一團混亂,但隨著多拍幾顆鏡頭,慢慢就抓到感覺了,隨後也馬上就驗收了成果,課程內容非常的紮實!
很多時候真的要先放下完美主義,開始了才有後續!
|從街角到網站:把故事搬上螢幕
6 月 19 日上午,潔陵帶我們學 WordPress,讓我發現其實經營網站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懂得版面操作邏輯,就能把地方故事放上網!
下午又回到街區,跟安儂老師進行第二次走讀,並練習在現場拍攝更多細節畫面,兩天下來又產出了第二支剪輯。

兩日的短影音拍攝練習,讓我意識到:故事不是一次拍完的,而是很多段落、很多細節累積起來的。
|讓故事延續:從前置到協助,感受團隊節奏
6 月 27 日到 29 日,我們回到「洛津有夢」參與在地課程的前置與協助。這三天不像前面那麼以拍攝為主,更加著重在觀察與練習的重要時間。我看著不同的老師、講者、學員互動,以協助記錄過程為主要的實作目標。這些經驗讓我更了解拍攝現場的節奏——有時候不是每個鏡頭都能重拍,所以事先構想和臨場反應同樣重要。
在實作中,團隊讓我了解影像、紀錄都只是工具,他們背後每次的討論跟籌備都讓我了解,背後真正的核心還是「你要說什麼故事、給誰看」。
|用一句話形容前十天:屬於我的地方創生才剛剛開始⋯
雖然在篇幅中很少提及,但看到這邊的您應該不難發現,這趟實作中不只有我,還有另外兩位夥伴與我一起體驗,三個INFP的共通點就是“慢熱”XDDDD
但這一路上真的也很感謝有兩位夥伴還有各位導師的協助,讓我能以更不同的角度看待鹿港,這個從小看到大的家鄉。學到的絕不僅是剪輯而已,更多的是觀察的眼睛與講故事的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