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鹿港街道博物館計畫的實作生劉晉愷!轉眼間,十天的實作生活已經過去了。這段時間,對我來說是趟豐富的探索之旅,每天都充滿新鮮感與學習的樂趣。
初探鹿港:從閱讀刊物到實地的鹿港風土踏查
實習的前兩天,透過閱讀《今秋誌》和《2022街道博物館》等刊物,初步認識在地店家與團隊在鹿港深耕的歷程。
隨後便由「鹿港學哥」帶領實作生走讀中山路與龍山寺周邊,途中一行人穿梭於傳統工藝店與古老廟宇,從書法、線香、糕餅,再到興安宮、武澤宮、龍山寺,每一磚一瓦、,都訴說著鹿港的獨特魅力。


技法養成:實作中學習地方內容的傳播
實作過程不只是理論的學習,更多的是動手實作!過程中學習了網站後台操作,將社群內容排版上架,體驗了數位傳播的重要性。最新鮮且具挑戰性的是短影音剪輯,從 InShot 技巧教學到實際拍攝素材(洛津有夢、丁家大宅、和興青創基地、鹿港民俗文物館),試著思考腳本與構圖,最終成功產出短影片。目標是讓地方的故事能透過更生動的方式被更多人看見。



資源地圖:尋找感興趣的角度去觀察地方
在鹿港巷弄觀察的過程中,可能因為是外地人的關係,在鹿港沒有太多的理所當然,反而是對許多角落感到新奇,像是鹿港國小旁的小徑、有卡通彩繪的玉渠宮、許多歷史選書的書集喜室,以及充滿生活老物的四知堂。這些有趣的觀察都讓我對鹿港的老屋與廟宇文化有更多的想像。
因此,在選定資源地圖的主題時,我開始嘗試往「老屋活化」的議題發展。透過整理「老屋點燈」的鹿港老屋案例,與閱讀「鹿港囝仔」、「雄本老屋」網站上的文章,我發現活化不僅是空間的改造,後續的經營更是決定了老屋之後的價值與可能。





產業探訪:看見在地產業的韌性與挑戰
實作第九天,敬業老師帶著實作生們參訪了鹿港的水五金產業。在宏國電鍍廠,我看到了中小企業在環境法規與市場變化下努力求生的韌性,他們在污水處理與工廠環境上投入了大量心力。而彰格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老闆,則分享了台灣水五金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在與中國大陸競爭的同時,堅守台灣工藝的「誠信」與「精緻度」。老闆也點出了代工廠缺乏經營品牌能力的困境,讓我更實際地理解到地方中小企業在轉型與品牌化的挑戰。


地方策展與編輯:用多元方式傳遞地方價值
在6/28與6/29,分別協助了兩場青聚點的講座:「地方策展|地方空間的實驗思考」與「地方編輯|從圖文紙媒到影音串流時代」。在「地方策展」的課程中,孟豪老師分享了如何透過策展讓在地人認可自身價值,例如讓社頭襪子製造商不再只靠低價競爭,而是講好自己的故事,找到一個可以被放大的語彙。這也讓我意識到策展不僅是呈現,也可以是「解決問題」和「與地方對話」的開端。
「地方編輯」的課程則讓我認識在數位時代下地方內容傳播的多元性。從課程的內容中,也讓我反思「地方形象」與「地方本質」之間的差異,提醒我在地方創生中,更應深入挖掘地方真實的文化底蘊,而非過度消費表面印象。





未來展望:期待更多未知與可能
這十天,感覺自己就像一塊海綿般不斷吸收著各種養分,也逐漸拼湊出一個地方工作者的真實樣貌。期待在接下來的實作天,能與實作夥伴一起挖掘更多鹿港的故事,並且將所學所見收斂、內化,呈現在資源地圖、網站文章與訪談影片中,成為與地方共創的一份子!
✦ 一些鹿港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