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圖像紀錄|影像與畫筆下的鹿港色彩

用鏡頭與畫筆留住鹿港的片刻風景,也記下心中對地方的溫柔注視。

9月7日,我們一起走進街區捕捉光影與生活細節,換個角度看見鹿港的韻味;透過速寫,將一瞬的街景溫度留在紙上,也在筆觸中認識新舊交織的建築與文化故事。

✦ 課程活動亮點回顧

▍攝影技巧|張敬業(鹿港囝仔文化執行長)

敬業老師從鹿港的街區出發,介紹許多值得影像紀錄的文化元素,包括:
龍山寺龍王祭、祭孤魂法會、玉渠宮戲神祭等民俗活動,街區樣貌如石廈街,以及植物與人的互動日常。

他也提醒拍攝時要聚焦主題,簡化畫面資訊、傳達核心情感。圖像中出現人物,能讓影像更具故事性與生命力,是攝影最動人的語言之一。

▍街景速寫實作|橘枳(手帳速寫創作者)

「喜歡舊建築,因為時間會留下更多細節。」

橘枳老師分享了建築速寫的小技巧——建議從正面構圖,避開過多透視干擾,更能呈現牆面與門窗的細節美感。

她也談到自己與鹿港的緣分:第一次造訪時,在禾火食堂1.0以畫換宿,從觀察生活到完成作品,那段日子成了她與地方深刻連結的起點。

▍鹿港街區走讀|李宗學(在地文史工作者)

宗學老師帶領學員走入鹿港街區,用雙腳感受城市紋理,每一處街景背後,都是生活與信仰交織出的日常記憶,也藏著許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與故事。

從見證古都繁華的「意樓」、延續書藝傳承的「蘭馨齋」,到香火不斷、陪伴居民日常的「興安宮」,走讀的過程,也提醒我們放慢腳步觀看:不只是拍下畫面,更是試著理解地方的節奏、語言與情感。

✦ 學員實作成果

學員的紀錄靈感摘錄:

「鹿港的廟宇都很自然地融入街景。」
「看到貼著『出售』的老屋,想趁它改變之前先畫下來。」
「小時候記憶裡的麥芽餅小攤,還在。」
「有夢咖啡廳的窗花像是鹿角,結合燈籠與擲筊意象,選了金銀兩色象徵今秋藝術節。」
「畫下三個尚勇的三角錐。」
「被街角書店的整齊擺設吸引。」
「長源醫院的磁磚很有味道。」

✦ 活動資訊

  • 課程名稱:圖像紀錄|影像與畫筆下的鹿港色彩
  • 活動時間:2025年9月07日(日)10:00–17:00
  • 活動地點:洛津有夢 Café & 鹿港街區多點進行
  • 對象資格:15–35 歲青年,只要你對該堂課程感興趣皆可參與

✦ 每一筆紀錄,都是與地方的對話

從鏡頭到畫紙,我們不只是捕捉畫面,更是在回應地方給予的靈感。
透過一日的走讀與實作,學員們將自己的觀察化為圖像,讓街角的風景、廟宇的細節、記憶中的小攤,都成為一幅幅專屬於「我與鹿港」的文化風景。

▸ 有任何問題請加入鹿港囝仔 LINE官方ID詢問:@lukang2012
▸ 本課程以「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學習性青聚點」支持

你也可能喜歡

分享本篇文章

Facebook
Pinterest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