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婉齡(鹿港囝仔青聚點見習生)
創業技能工作坊邀請到Good Design Award台灣區主理人 范成浩老師,帶大家從日本Good Design Award獎項談「地方設計」,思考如何透過「設計」思維的導入,界定各利害關係人、有系統性的管理,讓計畫的影響力擴大,將這些好的理念和行動傳遞出去。
什麼是Good Design Award?
Good Design Award是一項藉由設計,使我們的生活及社會變得更好的社會活動。獎項創立時正值日本代工時代,希望能夠透過獎項鼓勵日本企業創作,獎項的申請項目除了涵蓋生活產品、資訊產品、醫療設備、公共設施等,更延伸至媒體、商業模式和方法論,隨著時代的演進,關注的議題從發掘生活價值、環境和空間的協同,至以設計為導向通往新社會的道路。
導入設計是目的還是過程?
Good Design Award的目的不是做一個獎項,而是協助社會和生活更好
Good Design Award 台灣區總顧問 范成浩
范老師提到,能夠得到獎項並不難,更重要的是,在申請獎項的過程中,去思考公司或組織的核心思維,透過準備的過程,重新整理企業的中心思維。得獎是目標而不是目的,學習判斷和思考某件事是過程還是目的,並且,在確認目的後,去釐清什麼事情能讓我們離目的更近,最後再決定用什麼方式去呈現。
地方創生是結果還是過程?
以方法目的鏈為開頭,講者帶我們去思考地方創生的元素、結果、價值,認為地方創生需要思考以下幾點:
系統性與範圍的分割
在資源有限之下,思考如何設定資源分配的優先順序。
事與物的關聯
確認事與物的角色,思考生活中事與物存在的目的,講者分享榮久庵憲司出版的《道具考》,書中提到:「打造物品或器具是達成生活目地的路徑,讓生活更加便利。」純粹造物的時代已經過去,以人和活動為本,依照需求思考需要什麼物品才是關鍵。
推定利害關係
談及「社區設計」大師山崎亮社區設計經驗,安排人力駐點社區半年,和當地居民培養感情,並且技巧性的讓居民參與社區設計計畫,建立當地居民的參與感和認同感,因為了解計畫執行的利害關係人是誰,才能對症下藥,順利推動計畫。
思考得獎案例的原因
講者分享許多Good Design Award得獎案例,像是閒置空間再利用、地區活動、老人關懷系統等,其中,我對兩個案例印象深刻:
2018Good Design Award|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是「日本鄉野間藝術祭」的始祖,創造了當地居民和來訪者的交流機會,講者提及,參與藝術祭的藝術家會了解當地的文化和材料,與當地居民溝通藝術品的呈現,並讓居民參與藝術品的製作,居民對於藝術品有參與感和了解,讓藝術品是一個話題,當外地人來訪,居民會主動的介紹,讓拜訪者感受到地方的文化和溫暖,就像是朋友一樣親切,同時,回想起現今各地的藝術祭活動普及,我們也要提醒自己,舉辦任何活動的同時要記得思考背後的意義和目的。
2018Good Design Award|寺廟零食俱樂部
寺廟零食俱樂部串連各寺廟設立平台,解決供品浪費問題,將寺廟供品提供給家境不充裕的家戶,讓小朋友能夠填飽肚子,提出此構想的寺廟住持告訴評審,希望透過獲得獎項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認同,讓更多的小朋友受惠,其中一位評審在會後的記者會分享,當他看到投票過程中,每個投票人因投下支持票而泛起微笑時,也看到了每個人心中的美,正符合當時的設計主題「美」,這也是此案例勝出關鍵。
其他Good Design Award得獎案例
設計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
從Good Design Award的理念出發,讓我對設計有不同的想法,從解決閒置空間、高齡化社會或貧困等得獎案例,我了解到設計於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一個好的設計能夠帶給社會的正向影響力,延伸到地方設計,無非是要解決地方的問題,導入設計只是一個過程,如同講師開頭的標題「他山之石」,日本的設計發展之路值得做為借鏡,而唯有深入認識地方的需求,才能提出符合地方的設計。
關於設計還想知道更多?
如何運用設計傳達商品的價值,如何透過數位轉型、電商銷售,幫助品牌拓展市場與線上商機,其他課程持續開放報名,詳情請點選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