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街道博物館系列【啓記在地烘焙】|鹿港大街創生計畫

文/楊凱恩
採訪/張珆綸、楊凱恩、羅婉瑜
圖 / 施信呈(輕人文設計工作室)

一棟兩層樓、灰色立面的街屋矗立在中山路與新盛街口,濃郁的麵包香在騎樓內飄散開來,老闆陳柏文從容熟稔地將剛出爐的麵包端出烤箱。這是啓記在地烘焙,鹿港大街上的麵包坊,小巧的湖水綠招牌上寫著「啓記」。你可能不知道,「啓記」這兩個字其實串連著家族三代的產業歷史。

曾經輝煌的家族產業:鉋刀

半世紀前,這棟店鋪是鹿港的第三間鉋刀店—「啓記工具店」,在鹿港鉋刀史上佔有一席地位。第一代經營者是人稱「大箍啓(台語發音:tuā-khoo-khé,意為大胖啓)」的陳杏仁,也就是陳柏文的爺爺,他從福興番婆庄來到鹿港學習鉋刀技術,白手起家的他,早年會挑著扁擔走到鹿港各地販售自製的工具。在鹿港的木工業蓬勃發展的年代,鉋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啓記工具店經歷了鹿港鉋刀產業的需求高峰。由於戰後水泥建築大量興起,水泥抹刀反而成了搶手貨,陳柏文說:「雖然是鉋刀店,但店裡真正賺錢的其實是水泥抹刀,是我爸爸去日本把技術帶回來的。」

由於父親在陳柏文幼年時過世,爺爺陳杏仁無力經營店鋪,工具店便於1973年吹熄燈號。即使鉋刀店已經歇業多年,仍有人循著記憶回到這裡,「七、八年前,有一位失智的老員工來到店裡說要找另一位員工。」陳柏文也對店鋪保有些許記憶,「門口有專為木工師傅設計的長型座椅,工人會跨坐在椅子上作業,門口兩側有擺著工具的木櫃,以前還有人會來店裡購買剩下的工具。」問到對爺爺的印象,陳柏文笑說:「他對工人和父親都很嚴肅……,但還是會給我一、兩角作為零用錢。」

生於大街、長於大街的大街歷史見證者

陳柏文在鹿港大街出生、成長,從童年到學生時代的記憶都圍繞在這條街上:小時候的中山路兩側種滿行道樹;國中時,他會和同儕去民俗文物館前的大水池釣魚,甚至偷拔糖廠小火車後方的甘蔗。轉眼至今,大水池已成了停車場,糖廠火車也早已退出時代舞台;這些已消失的景色在陳柏文的記憶中依舊歷歷在目。

小神童模型店:鹿港學生的美好回憶

在從事烘焙之前,陳柏文曾開設過遙控模型店,店面幾度遷移、擴展,也一度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最後將模型店遷回大街上。談到許多七、八年級生的回憶,怎麼能不提到《爆走兄弟》和《閃電霹靂車》?這些卡通在當時颳起一陣四驅車旋風,模型店也搭上這股四驅車熱潮,幾十位學生們下課後擠在模型店櫃檯前購買零件的畫面同樣令陳柏文印象深刻。

今日的家中已經沒有上一代留下的工具,但仍存放著刻有「天啓記能」和「啓記號工具店」字樣的匾額,門口左側有一個僅存的玻璃模型櫃,上頭貼著紅底白字的「Kyosho」貼紙,Kyosho為「京商」,一家日本知名模型車品牌。

如同各個時代下的縮影,陳杏仁從外地至鹿港討生活,行過了鹿港木工產業風起雲湧之時,買下這棟鹿港大街上的街屋;陳柏文經歷了四驅車的黃金年代,為許多孩子和四驅車玩家創造了屬於該時代的回憶。如今,「啓記」仍舊佇立在大街上,但換了個角色,從工具店成了烘焙坊,繼續烘烤出在地人的鹹甜滋味。

7啟記

延伸閱讀

2023 街道博物館系列【啓記在地烘焙】|鹿港大街創生計畫

店家資訊

國家發展委員會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 指導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 主辦單位: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你也可能喜歡

返鄉生活與創業的新想像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帶動文化與產業間的網絡鏈結計畫

分享本篇文章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Email

聯絡鹿港未來中心

歡迎您與我們聯絡,Line 線上客服,請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