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報告】凝視百年大街 (上) :城市精神的更迭|鹿港大街創生計畫 2022

文|蔗青文化工作室 洪崇銘

鹿港,作為台灣第二個開發的河港,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而她過往所具備最重要的角色是貿易,在這裡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商品與人才。即使港口消失之後,經商條件似乎跟著消失,實際上,河港的沒落卻間接導致商業動能的轉移,鄰近的鹿港大街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據點,以回應周遭區域居民日常消費的需求。

1934年,鹿港五福大街因市區改正而有了全新面貌,不見天街的景象消失,迎來整齊的街區立面與寬闊道路,車輛熙熙攘攘,招牌林立的模樣,儼然讓這條街道走向一個新的時代。1978年,全國民俗才藝活動的舉辦,為鹿港日後的觀光日常埋下伏筆;2012年,台灣燈會為鹿港注入一劑強心針,讓許多人想起這個充滿故事的河港小鎮,想起歷史在此堆疊的軌跡。

鹿港百年大街時間軸
照片來源:上左一|聚珍臺灣、上左二|龔顯森老師
下左一|鹿港鎮公所老照、下左二|龔顯森老師、下左三|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近百年後,台灣歷經數次政治、經濟的時空變化,人們的生活有了劇烈的轉變,當時來到鹿港追求「洛津夢」的少年少女,早已在此落地生根數代之久。這座古老的城鎮,終究無法自外於人口老化與流失的挑戰,而這條長者口中直至半夜仍燈火通明的大街,難道就只能是封存在居民腦海中的記憶?

從今日的觀點看來,所謂的鹿港大街(中山路),似乎就是一條屬於鹿港小鎮的平凡街道,但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實際上是鹿港周遭鄉鎮,如埔鹽鄉、福興鄉、秀水鄉等區域的生活物資中心。循著這樣的脈絡,鹿港大街創生計畫提出以鹿港大街連結鄰近鄉鎮的構想,嘗試吸納人才駐足,並將既有的消費力道向外擴散,使鹿港豐沛的觀光資源外溢至鄰近鄉鎮,並將鹿港大街作為物產與服務的核心節點。

大鹿港生活圈一二級產業分布
製圖|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在這樣的藍圖中,必須建置出具有韌性的支持系統網絡,並結合軟、硬體思維,引動民間組織、公部門之間的合作。具體而言,鹿港囝仔文化事業團隊透過文化、飲食、旅宿、創育等面向進行組織;而藉由與老屋醫院、和興青創基地、街道博物館與獨立店家的連動,讓更多事件發生在既有空間之中,創造大街新的生活樣態和想像空間,強化人才的多元性、產業的複雜性,相互補足彼此所缺乏的觀點與能力,方能紮實地建立起地方生活的綿密網絡。

然而,縱使有了人才的多元性和產業的複雜性,在城市意象的結構裡,自明性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而自明性的意義,在於環境提供使用者共同的記憶,以及情緒上的安全感,從人本的觀點出發,即是對於自我、本體的辨識,以及自我存在的覺悟,「人」所打造或感知的空間,經過時間的淬鍊,就會有自明性的熟成與展現。而自明性產生的前提,是需要有眾人的參與,透過不同專業技術的協作,以及軟、硬體思維的相互搭配,發展出更貼近地方生活所需的經營內容,並創造在地故事的詮釋角度。這都是能夠讓地方產生更多認同感及價值的路徑,從中開啟更多想像與多元發展的機會,培養更多擁有創造力的地方人才。

齊聚百工百業的大街裡,能夠如何發現具有在地人文特質的思考,藉此來顯現一個城鎮的自明性呢?本年度的鹿港大街創生計畫,便透過今秋藝術節、街道博物館以及《邁向百年大街》城鄉創生論壇的歷程,深入地釐清人們來到大街的憧憬與想望,也找尋這條街道持續接納多元與創新思維的可能。

延伸閱讀|凝視百年大街系列文章

鹿港大街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鹿港囝仔以鹿港大街作為鹿港生活圈地方創生發展的火車頭,期望帶動文化與產業間的網絡鏈結、地方物產的消費及提升地方內容的服務體驗,並提供創業、業師、空間等諮詢服務,成為青年回到地方的中介組織。

國家發展委員會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 指導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 主辦單位: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你也可能喜歡

返鄉生活與創業的新想像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帶動文化與產業間的網絡鏈結計畫

分享本篇文章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Email

聯絡鹿港未來中心

歡迎您與我們聯絡,Line 線上客服,請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