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10/06 (三)《在地農產的友善循環 2》鹿港青聚點|鹿港囝仔 x 教育部青發署

文:楊凱恩(鹿港囝仔青聚點見習生)

「地產地食」意即使用在地的食材製成食物,除了減少碳足跡,也是支持在地農產的並創造在地經濟的一大方式。然而這回的青聚點活動的開頭就先讓我反思:「我們的農業環境能否支撐這種『從產地到餐桌』的系統?」

目擊農地工廠:農村環境的窘境

《小島洋子》這部紀錄片闡述了農地汙染的議題,在鹿港的頂番婆地區,農業區內有一幅台灣的農村奇景:「農地工廠」。這些工廠為台灣創造驚人的工業產值,卻也成為破壞農地環境的元凶。

我們在下午的小旅行親自走進田野,看到鐵皮工廠和路旁的翠綠田野形成諷刺的視覺反差,微風中的土壤氣味混雜了金屬、塑膠加工產生的刺鼻異味,工廠機械的噪音在田間迴響,巷內行駛的貨車、卡車也為社區帶來安全隱憂和噪音汙染,未妥善處理的工業廢水被排放至鄰近的灌溉溝渠,在水質日漸惡化的情況下,對生態、民生及農業都造成負面影響,在地民眾開始擔心自家的農產品,連帶影響農村地產地食的實踐。

在鹿港的農業區,與稻田毗鄰的鐵皮工廠隨處可見
從《小島洋子》紀錄片探討農地議題

延伸觀看:《小島洋子》預告片

有機農法對環境真的最友善嗎?

大享食育協會的曉萱提到:「因應人口爆炸,人類對食物的需求日漸增加,進而喚起對農業資源永續性的反思。」接著她談到慣行、友善及有機耕作的差異,令我驚訝的是,相較於慣行農業,有機耕作並非全然對環境友善,在不噴灑農藥的情況下,有機農法可能相對地需要提高肥料施作,對地力的養成並非好事,而友善耕種較不追求產量,並使用對環境影響最輕微的耕作方式。

我們參觀了中台灣農用基地發起人許文烽的鹿東田區,這片田區採用友善農法耕作,田埂上的綠草就是友善農法對環境影響的最佳說明,也和四周使用慣行農法的稻田產生對比。看到這片被慣行農法包圍的田區,讓我佩服烽哥的毅力和堅持。

參觀中台灣農用基地-鹿東基地(一號田區)

地產地食的實踐案例

沿著鹿港田間小路一路騎到秀水的馬興社區,我對馬興社區的唯一印象就是極具規模的益源古厝,卻不知道社區內竟然還藏著一片藥草植物園區。因為水保局的農村再生計畫,這片園區誕生了,也為社區增加新亮點。社區成員為我們一行人準備了溫熱的青草茶,食材正是來自一旁的藥草園,一塊一塊長方形的田內種植著不同作物,例如仙草、薑黃、甜葉菊、白鶴靈芝等,藉由品嘗這些藥草植物所沖泡的藥草茶,讓大家直接體驗到社區內小規模的地產地食。這片社區農園不僅是凝聚社區居民感情的溫馨空間,更提供了地產地食的實踐場域。

馬興社區的成員介紹植物品種

延伸連結:馬興藥草植物園區位置

我們能做些什麼?

上午從鹿港囝仔拍攝的「小島洋子」看到台灣農地的縮影,中午在禾火食堂吃著環境友善農法耕作的稻米,在曉萱的課程內容中思考農業的永續發展可能,最後親自走進田野觀察農地面臨的困境和社區地產地食的實踐。我們能為此做出什麼改變?賣場貨架上的農產、畜產品琳瑯滿目,消費者時常為了節省成本而選擇相對便宜的產品,而我們有可以換些選擇,選擇購買在地的農產,不僅幫助在地農產銷售,更能影響環境品質以及社會關係,創造經濟、環境與社會的友善關係。

活動資訊

● 活動名稱:鹿港青聚點《在地農產的友善循環2》
● 活動時間:2021年10月06日 (三) 10:00-18:00
● 活動主題:地產地食、食農教育、環境保護
● 參與者:18-35歲,對地方事務、食農議題、創業感興趣的青年


● 活動流程
10:00-11:30 【講座】在地行動-保護鹿港的一場運動/ 張敬業
11:30-13:00 禾火食堂用餐
13:00-14:00 【講座】食農教育- 農業發展與環境永續/ 大享食育協會 朱曉萱
14:00-18:00 單車探查 – Moovo共享單車
(棋盤巷→頂番頭汴埤→石笱大排→馬興藥草植物園區→中台灣農用基地-鹿東基地)

更多青聚點活動回顧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在地學習性青聚點

  • 指導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 主辦單位: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你也可能喜歡

地方超有活力的「聚」點

在地學習性青聚點,在地課程 X 蹲點見習,一同探索地方創生團隊的行動奧秘

分享本篇文章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Email

聯絡鹿港未來中心

歡迎您與我們聯絡,Line 線上客服,請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