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邁向百年大街》城鄉創生論壇 2022/06/24-老屋還能做什麼?|鹿港大街創生計劃

文|蔗青文化工作室 洪崇銘

洛津夢的萌芽

1934年,鹿港五福大街因市區改正而有了全新面貌,不見天的景象消失,迎來整齊的街區立面與寬闊道路,車輛熙熙攘攘,招牌林立的模樣,儼然讓這條街道走向一個新的時代。近百年後,台灣歷經數次政治、經濟的時空變化,人們的生活也有了劇烈的轉變,當時來到鹿港追求「洛津夢」的少年少女,早已在此落地生根數代之久。

1934年鹿港大街市區改正後樣貌

1978年,全國民俗才藝活動的舉辦,為鹿港日後的觀光日常埋下伏筆;2012年,台灣燈會為鹿港注入一劑強心針,讓許多人想起這個充滿故事的小鎮,想起歷史在此堆疊的軌跡。但是,在花燈熄滅之後,這座古老的城鎮,終究無法自外於人口老化與流失的挑戰,這條長者口中直至半夜仍燈火通明的大街,難道就只能是封存在居民腦海中的記憶?

一條失去榮光的大街,其實依舊在等待,等待著有緣人為她帶來不同的命運,等待著生活記憶被延續下去的可能,等待著地方文化被傳承下去的機會。

邁向百年的暖身運動-鹿港大街創生計畫

在走到鹿港大街現代化百年里程碑之前,我們可以如何去思考與自身這條街道的關係?她又該如何找到自己在新時代的定位?或許我們能夠從鹿港囝仔團隊提出的「鹿港大街創生計畫」來看見一些有趣的想像。

鹿港作為台灣第二個開發的河港,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而她過往所具備最重要的角色功能是貿易,在這裡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商品,而在港口消失之後,這樣的功能似乎也跟著消失,但實際上商業的動能並未消失,只是逐漸轉移到鄰近的鹿港大街上,從今日的觀點看來,似乎就是一條屬於鹿港小鎮的街道,但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實際上影響的是鹿港周遭的鄰近鄉鎮如埔鹽、福興、秀水等,甚至透過貨物的連結,向外擴散至嘉義的林業、鹿谷的製茶業等。

鹿港大街從市區改正後,將於2034邁向百年

循著這樣的脈絡,鹿港囝仔團隊提出以鹿港大街連結鄰近鄉鎮的構想,以現在鹿港的生活人口與觀光人口,有足夠的條件將消費力道向外擴散,使鹿港擁有的資源外溢至鄰近鄉鎮,並以鹿港作為物產販售的核心。這樣的方式,形同將過往的消費模式進行反轉,過去是鄰近鄉鎮的居民來到鹿港進行採購,但未來則是將鄰近地區的物產集中於此,透過金流連結整個區域的人流。

將鹿港的資源外溢,鹿港大街生活圈之周邊物產。
同時串連彰化沿海六鄉鎮,透過田野與藝術共創挖掘地方風土。
CIP&鹿港囝仔 – 地方魅力再發現
結合軟硬體,形成鹿港市街創育聚落的支持系統

但是,在這樣的構想裡,必須要有建置出具有韌性的支持系統網絡,並且結合軟、硬體的思維,引動民間組織之間的合作。具體而言,鹿港囝仔文化事業團隊透過文化、飲食、旅宿、創育等面向進行組織,而未來藉由與老屋醫院、和興青創基地、街道博物館與獨立店家的連動,讓更多事件發生在既有空間之中,逐步創造大街新的生活樣態和想像空間。紮實地建立支持系統網絡,就像是健身前的暖身運動,為奔向鹿港市區改正百年里程碑做好預熱準備。

延伸閱讀 - 洛津出任務|街道博物館計畫說明|2022 鹿港大街創生計畫|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另一條街道的記憶-山海屯的地方創生實踐

邀請山海屯社會企業執行長許明揚分享新化地方創生經驗

首場《邁向百年大街》城鄉創生論壇,聚焦於「地方空間與產業的再想像」,期盼透過群眾對話,來開啟眾人對於鹿港大街空間的想像,論壇前半段的重頭戲,便是透過山海屯社會企業執行長許明揚的實踐經驗,讓與會者更加理解如何看待一條街道的文化價值。

「我們沒有時間等待,也沒有條件再失去。」

這是許明揚從社區營造、環境運動到地方創生一路走來,內心最深層的感觸。他所積極投入的新化歷史街區,不只作為區域經濟核心,更緊鄰西拉雅族文化的生態林地,是台灣文化發展的縮影之一,在這樣重要的歷史現場,有著許多地方珍貴的記憶,但隨著商業機能弱化,店家一間一間關上大門,記憶似乎就要隨著時間流逝而永遠塵封,文化資產則因業態轉變的影像,面臨不斷損毀、流失、掏空的窘境。

然而,許明揚認為社造的歷程難以追趕老街文化資產流失的速度,因此開始發展出社造結合不動產投資的經營策略,透過取得空間經營權,以文化為主體來支持青年進駐進行商業經營,創造文化觀光的動能,同時以社區營造的基礎,來打造地方的支持系統,兩者並進的願景是形成文化與商業共存的環境。

在這樣的歷程裡,重新打開新化第一任街長梁道故居,讓地方的故事回到屬於它的空間,也讓百年的米店重新運轉,成為米食文化傳承的教育場域,而已失去需求的針車店,則轉型為現代織品的展售空間。直至2021年為止,已經成功打開8棟街屋空間,並且讓屬於地方的產業記憶回到這些空間之中,兼顧商業運轉的同時,地方文化遺產的延續也同等被重視。

新化老街面臨著文化資產保存的挑戰

因為體認到台灣文化在世界中是特別的存在,因此將文資保存視為台灣人在世界求存的基石,這樣的信念支持著許明揚一步步打造出新化的地方支持系統,在這個系統裡,涵蓋地方文化傳播者、社區組織與志工、在地學校、育成團隊與空間進駐者,從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互相協力,吸引更多具有共同理念的人加入團隊。他認為,一個好的地方,自然就是人們想去的地方,不管是經營者還是觀光客,都必須有相關的規範和體制來運作,才能讓人們有意識地進行更加永續的營造。

面對老屋的活化,甚至是整個街區的再生,我們究竟能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許明揚認為,讓街區的文化復甦,就像把一個孩子生下來,雖然不知道這個孩子會活多久,也不可能讓這個孩子永遠不生病、不死亡,但我們會知道這個孩子生下來之後,是可以對這個社會產生影響力和貢獻的,如果是這樣,這個孩子就值得生下來,並不會因為他未來會生病或死亡,就不把他生下來。投入街區保存的初心,便是希望這個老屋、這個街區,能夠帶給世人一定的貢獻跟啟發,或是讓人們知道他的根在哪邊,只要有這樣教育上的影響力,就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

群眾觀點-從日常到政策的思辨

透過公民思辨討論大街未來想像

《邁向百年大街》城鄉創生論壇後半段,透過現場超過30位公民的對話,透過彼此從不同的觀點出發,看見地方的各種可能,也試著提出在迎來2034年的大街百年時刻之前,每個人能夠從什麼樣的角度來關心這條街道,甚至可以從生活的實踐,來支持老屋復興的行動。從日常到政策,其實我們能做的比我們想像的還多上更多,以下為群眾的五項觀點歸納:

|促進文化理解

地方文化存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但過於商業化的包裝,卻遮蓋了老屋的故事風景,而習以為常的生活節奏,也讓在地文化顯得難以辨識,對於外地人來說,若沒辦法在初次接觸時就感受到故事的魅力,或許就很難創造再訪的理由。鹿港深厚的文化底蘊,值得透過結合不同的專業,去挖掘出屬於這塊土地的模樣,與教育機構合作文化教育課程,創造在地學子接觸地方的契機,將老屋作為實踐的場域,讓年輕世代藉由實際參與,來看見空間的諸多可能,同時累積地方的故事,嘗試讓故事回到原有的空間,讓故事有被傳散的可能,同時也建立起在地民眾的自我認同,促進深層的地方文化理解。

|多元產業進駐

老屋的使用方式,難道就只能和文創產業相關?這樣的想法,大大侷限了我們對於老屋的想像,有沒有機會讓老屋重回我們的生活,讓產業進駐的想像更加多元?回顧這些老屋「年輕」的時候,大多也都是經營日常生活所需的產業,來到現代,若是會計師事務所進駐在老屋裡,會是什麼模樣?若是販售3C產品的店面進駐在老屋,但維持空間原本的模樣,那是否也無形間維護了文化資產的故事?當代的產業與文化保存的思維,兩者不必然是衝突的關係。未來,若透過老屋醫院專業的調研、修繕和媒合,降低進駐者與屋主的溝通成本,對於老屋經營的想像空間,或許就能納入更多文化價值,我們也能看到更貼近在地脈絡生活樣貌。

|強化生活連結

對許多大眾而言,會認為老屋、文化資產跟自己的距離十分遙遠,既不是自己的專業,也不是可以投注大量心力關注的議題,但是其實每一次的參與、每一次的消費,都可能是支持老屋的具體行動。在鹿港,已經有許多公部門與私部門進駐的經營空間,若經營方向能夠持續朝向區域的內需市場進行規劃,讓老屋空間所具備的產業,是符合日常生活所需的內容,強化與地方生活的連結,如此一來民眾就可以透過自己親身的參與、消費來支持經營者,讓空間持續運轉、維護、更新,讓保存文化資產的行動落實在地方的日常生活之中。

|連結產業區位

鹿港鄰近彰濱工業區、福興工業區、全興工業區等就業人口密集處,擁有一定的消費市場潛力,若能夠提供這些區位的消費需求,再加上現有的觀光消費市場,或許有機會創造更多的商業服務。此外,鹿港作為彰化沿海地區的經濟樞紐,藉由西部濱海快速公路的南北向串聯,盤點沿海六鄉鎮的特色物產,先透過區域內需市場的供給,來創造產業經濟的流動,從街道經濟向外擴張為區域經濟網絡,或許是能夠透過老屋空間來創造的機會。

|制定適性政策

現行文化資產相關法規的制定,以及一般大眾的理解,時常存在著不小的落差,使立意良善的法規,卻成為民眾懼怕喪失私有財產使用權的源頭。因此,長遠的目標應是透過更多的政策溝通,以及理解大眾對於文化資產的觀點,來進行更為合適的政策修改策略,透過獎勵、社會補償機制,來建立一個能夠理性溝通的管道,使文化資產保存成為民眾眼中的正向資產,發揮其延續地方文化記憶的重要功能。

延伸閱讀 - 2022 年必知的 – 鹿港版 – 地方創生關鍵字,你全都認識嗎?

延伸閱讀 - 鹿港地方創生的10本推薦書單:折射出「邁向百年大街」的共同想像

鹿港,成為一座顯現自明性的城鎮?

街區的樣貌是由地方的人們共同活出來的

在城市意象的結構裡,自明性是一個十分重要因素,而自明性的意義,在於環境提供使用者共同的記憶,以及情緒上的安全感,從人本的觀點出發,即是對於自我、本體的辨識,以及自我存在的覺悟。這樣的特性,用更簡單的方式來理解,即是「認同」,是環境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風格,並提供他人辨識的功能性,由此即可認知到,要展現一個地方的自明性,就必須找尋一定空間範圍裡的代表性特質。

從這樣的角度切入,我們該如何看待鹿港這個發展甚早的城鎮?從齊聚百工百業的大街裡,能夠如何發現具有在地人文特質的思考,藉此來顯現一個城鎮的自明性。然而,在整場論壇的討論當中,許多人思考的方向,並非是要增加多少觀光產業和人口,又或是把鹿港當作小京都來經營,更多的對話是從彼此的生活出發,在日常當中貢獻自己的心力,讓街區老屋往更好的方向來發展。

「人」所打造或感知的空間,經過時間的淬鍊,就會有自明性的熟成與展現,而這件事發生的前提,是需要有眾人的參與。透過不同專業技術的協作,以及軟、硬體思維的相互搭配,更貼近地方生活所需的經營內容,創造在地故事的詮釋角度,都是能夠讓地方產生更多認同價值的路徑,從中開啟更多想像與多元發展的機會,培養更多擁有創造力的地方人才。讓日常生活運轉的本身,成為維繫地方文化保存的動力,或許就是每個人起身行動的開始。

影像:胡馨文、張安儂。剪輯:胡馨文

▋下一場《邁向百年大街》創生論壇就在2022今秋藝術節

「 留下來或者帶更多人回來? 」

✶ 議題|創造性人才留鄉
✶ 日期|2022 年 09 月 18 日 (日)
✶ 時間|13:00-17:00
✶ 地點|鹿港玉渠宮 (彰化縣鹿港鎮車圍巷1號)
✶ 主講者|
 ✧ 吳思瑋 ( Szu-Wei Wu / 吳思瑋 / 聲舞團 團長暨藝術總監 )
 ✧ 許庭瑋 ( 日日製作 Daily Production 負責人暨藝術總監 )
 ✧ 簡紫婷 ( 自由藝術工作者、豪珈琲 主理⼈ )
 ✧ 黃泳豪 ( 宋德鶴Iron Horn 吉他手 )

國家發展委員會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 指導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 主辦單位: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你也可能喜歡

返鄉生活與創業的新想像

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帶動文化與產業間的網絡鏈結計畫

分享本篇文章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Email

聯絡鹿港未來中心

歡迎您與我們聯絡,Line 線上客服,請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